鎖定鋼板——2011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情況及2012年瞻望
近年來,跟著我國研發、出產和制造水平的進步,我國醫療器械產品的多樣性、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明顯進步。目前,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共涉及47大類、5000個品種、30000余個規格的醫療器械產品,已成為全球醫療器械的主要出產和進出口基地。 2011年,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達265.98億美元,同比增長54.43%。其中,出口額為157.11億美元,同比增長53.62%;入口額為108.87億美元,同比增長55.62%。出口額和入口額同時創造歷史最高記實,累計商業順差額達48.24億美元,同比增長49.29%。總體來看,2011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商業形勢大好,實現了“十二五”規劃的“開年紅”。
出口VS入口 產品結構 醫用敷料增速翻番 2011年,我國出口的五大類產品增幅均超過40%,其中診斷與治療設備出口額排名第一,達67.50億美元,占比為42.96%,醫用敷料出口額固然僅排名第四,為24.62億美元,但其增速為101.56%,為出口增幅最大的產品(見表1)。 保健康復用品增速6倍 2011年,在我國出口的五大類醫療器械產品中,排名第1的診斷與治療設備入口額為82.29億美元,占比高達75.59%,保健康復用品入口額雖僅排名第3,但其增速卻高達617.74%(見表6)。
詳細產品 中低端為主 2011年,我國醫療器械出口以中低端產品為主,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偏低,出口金額超過2億美元的產品主要有“藥棉、紗布、繃帶”、“導管、插管類產品”、“打針器”、“彩色超聲波診斷儀”、“血壓丈量儀器及用具”、“X射線斷層檢查儀”、“病員監護儀”、“非機械驅動殘疾人用車”、“助聽器”和“X 光檢查造影劑”,其中“藥棉、紗布、繃帶”和“導管、插管類產品”的出口額較高,分別為8.96億美元和7.76億美元(見表2)。但上述產品的增速無一超過40%,甚至泛起負增長,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,一是產品本身科技含量不高,易研發出產,競爭力不強;二是主要出口市場競爭激烈、趨向飽和,而新興市場尚未及時開拓。 高端醫械為主 2011年,我國醫療器械入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產品主要有“彩色超聲波診斷儀”、“X射線斷層檢查儀”、“導管、插管類產品”、“核磁共振成像裝置”、“內窺鏡”、“醫用直線加速器”、“X射線管”、“腎臟透析設備”、“人造關節”和“打針器”,其中“彩色超聲波診斷儀”和“X射線斷層檢查儀”入口額較高,分別為7.25億美元和6.88億美元,“醫用直線加速器”的入口增速較快,為43.68%(見表7)。目前,我國醫療器械入口仍以高端醫療器械為主,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高,不易研發制造,海內產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與入口產品存在一定差距。
地域 亞洲占比略高 2011年我國醫療器械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域仍為亞洲、歐洲和北美洲,出口額分別為48.86億美元、44.46億美元和42.02億美元,同比增長47.64%、58.37%和47.71%,占比為31.1%、28.3%和26.74%。 歐洲占比略高 2011年我國醫療器械產品入口的主要地域為歐洲、北美洲和亞洲,入口額分別為42.31億美元、33.95億美元和28.99億美元,同比增長55%、52.11%和59.86%,占比為38.86%、31.18%和26.63%。
國家及地區 新興市場增長明顯 2011年,我國共向219個國家及地區出口醫療器械產品,出口額排名前10位的國家及地區出口總額達到95.7億美元,占比為60.91%,排名前3的美國、日本和德國這三大傳統市場出口持續增長,出口額分別為39.97億美元、14.69億美元和10.46億美元,同比增長46.64%、36.03%和72.53%,占比為25.44%、9.35%和6.66%(見表3)。此外,我國對俄羅斯、印度和菲律賓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增長明顯,同比增長分別為74.16%、69.51%和122.96%。 傳統市場持續增長 2011年,我國共從102個國家及地區入口醫療器械產品,入口額排名前10的國家及地區的入口總額為90.64億美元,占比為83.27%,排名前3的美國、德國和日本這三大傳統市場入口持續增長,入口額分別為33.29億美元、19.11億美元和17.84億美元,同比增長52.55%、53.29%和69.53%,占比為30.58%、17.55%和16.39%(見表8)。此外,我國對瑞士、馬來西亞和芬蘭等國家的入口增長明顯,同比增長分別為102.02%、122.59%和105.59%。
企業 外企占半壁份額 2011年,我國經營醫療器械產品出口的企業共有20877家,同比增長54.86%,其中外資企業3258家,出口額為82.62億美元,占比為52.59%;民營企業16218家,出口額為58.64億美元,占比為37.32%;國有企業1401家,出口額為15.36億美元,占比為9.78%。從數目上看,民營企業占優,從出口占比來看,外資企業占據半壁山河,在出口額排名前10位的企業中,外資企業有8家(見表4)。出口額排名前10的企業出口額均超過1億美元,其中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、通用電氣藥業(上海)有限公司和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額超過2.5億美元。 外企、民營、國企三分天下 2011年,我國經營醫療器械產品入口的企業共有11902家,同比增長52.39%。其中,外資企業5348家,入口額為41.79億美元,占比為38.39%;民營企業5257家,入口額為35.80億美元,占比為32.88%;國有企業1297家,入口額為30.70億美元,占比為28.2%。從入口占比看,三者相差不大,在入口排名前10位的企業中,民營企業1家,外資企業有4家,國有企業5家(見表9)。入口額排名前10的企業入口額均超過1億美元,其中美敦力醫療用品技術服務(上海)有限公司和強生(上海)醫療器材有限公司的入口額都超過1.5億美元。
省市 廣東占二成半 2011年,我國共有31個省市出口醫療器械產品,其中排名前4的廣東、江蘇、上海和浙江出口企業均超過1800家,出口額分別為39.60億美元、26.08億美元、22.46億美元和20.88億美元,占比分別高達25.2%、16.6%、14.3%和13.29%。出口額排名前10的省市出口額占比高達93.03%,集中度較高(見表5)。 上海占三成多 2011年,我國共有31個省市入口醫療器械產品,其中排名前4的上海、北京、廣東和江蘇入口企業均超過1600家,入口額分別為39.15億美元、27.43億美元、10.88億美元和7.41億美元,占比分別高達35.96%、25.2%、9.99%和6.81%。入口額排名前10的省市入口額占比高達90.22%,集中度較高(見表10)。
結語 總的來看,2011年,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商業發展勢頭持續向好,醫療器械進出口商業不平衡的狀況有所改善。從出口地域占比看,歐洲、北美洲與亞洲的差距在不斷縮小,主要原因是,跟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質量的不斷進步,以及企業對國際市場準入相關政策、法規的深入了解,我國有越來越多的醫療器械產品進入一些市場準入門檻較高、競爭較激烈的地域。瞻望2012年,跟著我國不斷出臺一些鼓勵入口的政策措施,以及加強對新的醫療技術、產品設計開發和出產制造的資金投入,預計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商業將會保持強勁增長速度,全年進出口額有望突破300億美元。 在世界經濟格式繼承發生深刻復雜變化、世界性資源緊缺的情況下,海內外人工本錢和原材料價格均呈現上漲勢頭,一些科技含量不高、附加值較低、主要依賴出口退稅為利潤的醫療器械產品將會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,以這些產品為支撐的企業將面對資金無法周轉的局面,導致員工流失和出產流動間斷,無法及時向國外客戶交貨,形成惡性輪回,那些以技術含量高、使用利便、更加安全有效的醫療器械新產品為支撐點的企業將有較強的競爭力。此外,近期匯率變化很大,人民幣持續升值,將會給那些依靠匯率差價、利潤空間普遍較小的海內醫療器械企業帶來較大損失。 在新形勢下,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商業面對著新的機遇和挑戰。海內企業應該狠抓技術、自主立異,憑借自身的技術上風,逐步進入全球中高端產品市場;做好市場定位,利用自身的產品價格競爭和地輿位置上風,積極開拓亞洲鄰國,如印度、俄羅斯、阿拉伯和東盟等國家市場,與這些國家的醫療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,在這些新興市場上占得先機。骨科鋼板生產廠家 |